关于印发《乃东区人民政府202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乃东区人民政府2025年工作要点》已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乃东区人民政府
2025年3月6日
乃东区人民政府2025年工作要点
2025年,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认真贯彻王君正书记关于“山南要走在全区前列”的指示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和山南市“六个走在全区前列”,紧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排头兵”工作要求,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一、坚持扩投促消,更大力度支撑经济发展走在前列
1.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统筹国家投资、招商引资、援藏投资,把握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政策红利,用好“两重”政策,聚焦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精准谋划一批带动力强的大项目,为乃东“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强化重点项目全周期系统管理,深化联审联批和定期调度机制,统筹做好前置审批、要素保障,谋划推动航空小镇、索珠乡农牧区供暖建设、泽当街道鲁琼沟防洪堤工程等项目,争取雅江天街二期、月光市场提升改造项目尽早开工。实施托育服务中心、赞堂城中村改造、森林消防平战两用应急救援训保基地等一批项目,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以上。
2.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大力发展文旅经济、赛事经济、夜间经济,探索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加力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消费场景。巩固提升雅江天街、神力时代广场商圈集聚效应。办好首届Yeah山南音乐啤酒狂欢节。鼓励发展自营电商、直播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着力扩大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消费。筹办好第45届雅砻物资交流会,力争销售额再创新高。统筹本级、援藏资金500万元,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持续稳定传统消费、扩大新型消费、挖掘潜在消费。成立展会公司,承接市区两级展会、促消费活动,推动实现大体量“藏品出藏”。加大临限企业监测培育力度,力争新增限额以上经营主体10家以上。
二、坚持数智赋能,更高质量实现产业协同延链聚合
3.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建设和改造高标准农田9300亩,实施整治抛荒撂荒三年行动,确保粮食播种5万亩以上,青稞种植稳定在3万亩以上。依托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优势,大力发展高原农牧业、藏医药产业、民族手工业,建成“蜜蜂强镇”“牦牛强镇”产业项目。巩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农业产业(青稞)强镇成果,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大特色产业“领跑企业”培育,力争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实施“三品一标”优质农畜产品资格认证提升行动,完成新认证绿色产品2个以上。做好“土特产文章”,力争新入驻“832平台”优质农特产品2个以上。
4.培育好新质生产力。聚焦清洁能源、绿色工业、高新数字、通用航空等领域,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建成亚堆乡才朋村80MW保障性并网风力发电+储能项目,实现清洁能源大空间高效率利用。完成“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方案编制,力争更多清洁能源项目、指标落地乃东。科学布局“西训东用”人工智能产业,加快“雅江一号”智算中心交付运营,推动中国软件、灰鲸数据开工建设。统筹氢氧产业布局,建成雄韬氢能示范产业园、华能光伏+液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推动乃东通用机场建设,拓展低空旅游、现代农业、快递物流等领域应用空间。坚持抓工业就是抓发展,召开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聚焦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力争新增规上工业2家。
5.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坚定不移把文化旅游产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立足自治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深度融入拉萨山南经济一体化发展。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精品,将乃东藏源文化旅游区打造为自治区精品旅游区。高标准推动昌珠镇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一体推进雍布拉康国家4A旅游景区、扎西曲登国家3A旅游景区创建工作,争创全区旅游名县。坚持以高质量文旅融合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对接大型体育赛事落地乃东,探索赛事驱动型文旅融合新路径。持续擦亮“藏源乃东”名片,开展文旅推介活动4次以上。
三、坚持普惠均等,更大限度促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6.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提升组织化、规模化转移就业,加大南北山绿化工程等重大项目吸纳就业力度,充分挖掘家政服务等市场潜力,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形式就业,最大程度实现农牧民群众就业增收。力争实现农牧民技能培训700人以上。完成转移就业1.36万人以上,创收4亿元以上。结合武汉商学院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坚持市场化方向,加大“组团式”区外就业,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就业支持力度,举办5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提供不少于3000个就业岗位,确保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加强就业困难群体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7.协同发展社会事业。坚定不移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能力素质,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坚持“巩固学前、深化小学、提升中学”,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惠发展,高质量办好基础教育。改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深化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扎实推进“五个针对”,提升县乡村医疗服务能力。加快藏医院改扩建,大力发展藏医药事业。推动善行医疗落地实施,加快构建高原数字健康平台。逐步构建三级数字化诊疗体系,基本形成县域医共体布局。推进养老保险待遇领取线上认证。开展医保基金专项整治。做好社会救助、养老托幼、新时代“双拥”和退役军人等工作。探索实施统规自建宜居农房建设改造试点。办好第四届农牧民传统运动会。
8.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坚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生活新期待,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组织开展“三下乡”文艺惠民演出60场次以上,公益群众文化活动50场次以上,争创优秀文艺节目不少于13个。完善非遗项目传承保护机制。立足人文底蕴、“雅砻扎西雪巴藏戏”等非遗传承,开办首届非遗文化周活动。挖掘申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0个。继续加大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泽当噶尔巴谐玛保护扶持和文物宣传保护力度,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坚持服务当代、惠及后代,出版发行《山南市乃东区扶贫志》《昌珠镇志》。建好用活西藏首家少儿图书馆,打造少儿文化阵地。
四、坚持提标扩面,更宽领域促进城乡融合共建共享
9.持续加快城市建设。坚持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巩固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综合改革成效,完善城区寄递物流基础设施,实现县乡两级电商站点全覆盖。有序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风貌建设,加快格桑新村、白日街等老旧小区改造。开工建设结莎社区阿热巷、赞堂片区市政道路,泽当城区背街小巷雨污分流工程。以城郊融合类村庄为重点,启动城镇开发边界外12个社区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规范提升城区环卫作业、物业管理水平。完成泽当社区“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深入实施乃东城区城市治理“六大工程”,持续加大“两违一危”整治力度,做好房屋私搭乱建、线路私搭乱接、建筑垃圾整治等工作。深化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
10.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毫不松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分层分类落实帮扶机制,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统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200万元用于农牧区建设。加快实现结巴乡牲畜良种全覆盖。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走深走实,实施门中、结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开工建设雅砻河(布仁沟汇口—扎西妥美段)防洪堤工程。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大美丽行动”,制定村庄清洁日,召开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完成849户农村户厕改造,3114户人畜分离存量任务。全面落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任务,有效盘活农村资产,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办好首届农牧民增收大会。打造自治区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争创全国村庄清洁行动示范先进县。力争创成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五、坚持生态优先,更优路径锚定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11.践行绿色发展方式。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南北山绿化工程为重点,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新增营造林2.88万亩。严格落实林长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把握“双碳”政策,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提升林草系统碳汇增量。深入落实河长制,严格水资源管理。完成EOD(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项目申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运营有效融合。持续抓好“无废城市”建设。争创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12.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雅江中游“百里生态走廊”建设为契机,精准谋划一批生态环境类项目,扎实推进生态惠民。开工建设雅江中下游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工程。持续强化“三线一单”管控,坚决做到“两高”项目零审批、零引进,严守生态红线。巩固“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推动雅砻风景名胜区完成调规。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空气质量达标率保持在99%、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完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
13.抓实环境问题整改。高质量完成第二轮中央及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巩固兴开养殖场搬迁、手续不齐全砖厂整治工作成效,严肃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做好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完成桑杰采石场等生态修复治理。加快推进山南支曲流域自然地质酸性劣质水综合治理全面开工。推动雅江流域泽当河道断面清理整治。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六、坚持守正创新,更大程度推动重点领域深化改革
14.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巩固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成果。深入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零基预算”改革,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合规性、合理性。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严格绩效考核评价,强化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财会监督力度,提升财政治理效能。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任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推进住房制度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15.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力促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巩固“高效办成一件事”。构建“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搭建“智慧政务”大数据服务平台。完成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大厅整体搬迁,推动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捷。优化企业全链条全周期服务,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决破除“隐性门槛”“体外循环”。持续推进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进一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工作。全力推进惠企强企和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
16.提升招商引资质效。立足资源禀赋条件、区位优势和园区优势,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着力破解发展瓶颈,积极推动自治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精准开展重点产业招商、资源招商、以商招商,着力在产业链条打造、消费升级、文化旅游等领域下功夫,吸引更多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企业签约落户。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强化政企沟通交流,做好签约项目落地保障,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亿元以上。持续深化受援工作,深度推进交往交流交融。
七、坚持共治共享,更深层次统筹发展安全良性互动
17.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落实主要领导包案制,更大程度实现信访事项实质性化解。开展突出信访问题、信访积案化解攻坚行动,欠薪专项治理行动。做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维护农村稳定安宁。开展新时代“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推动社区警务全面融入城市社会治理。
18.抓实抓细安全生产。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继续加强道路交通、建设施工、食品药品、消防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建立安全隐患整改督导抽查工作机制,确保各类隐患问题闭环整改。科学开展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抗震救灾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辅助力量建设,持续开展“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
19.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做好应对重大政治斗争的准备。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确保政府各项决策科学化、法治化。
八、坚持务实担当,更强举措推动政府工作提质增效
20.持续强化自身建设。驰而不息改进作风,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继续加大对资金资源密集领域的监管力度,持续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成效,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
21.着力提升履职效能。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强化政治担当,不折不扣、雷厉风行完成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强化协同配合,持续深化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能结构性融合。提升系统思维,以“知足”的定力、“知不足”的自觉、“不知足”的干劲,把解决当下之急与谋长远之势结合起来,提升抓高质量发展工作效能,以实干实绩推动工作落实。
22.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更加充分听民意、集民智、聚民力,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化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和政府公信力。依法推进行政权力公开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深入实施“八五”普法,发挥法治宣传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全面依法治区,有序推动建设法治乃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