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人民政府
今天是: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五公开专栏 > 结果公开

关于乃东区“十三五”扶贫产业项目运营管理情况的报告

2022-04-18 11:17:00 来源:乃东区人民政府

为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就业增收,乃东区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坚持把产业脱贫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长久之策,立足资源禀赋,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原则,“十三五”期间组织实施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文化旅游业、商贸流通业、资源开发利用等六个领域精准扶贫产业项目27个,现将运营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运行情况

乃东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抓好扶贫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尊重经营企业主体地位,鼓励支持企业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运用市场经济思维,在规范运行管理、提升产品质量、拓宽销售市场、带动群众增收等方面下功夫,推动扶贫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始终注重保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统筹政府职能部门,主动对接经营主体,指导、协调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帮助制定完善运行机制,着力解决经营管理不善、效益作用发挥不明显等突出问题,助力经营主体纾困解难,推动规范有序运行,不断提高产业效益。

(一)运营情况正常、发挥效益较好的产业项目21个。分别为:1.预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2.颇章乡雪村苗圃基地建设项目;3.乃东区奶牛养殖基地一期建设项目;4.亚桑乡村旅游项目;5.乃东区结巴乡次德畜牧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6.乃东区藏帖尔残疾人服装加工建设项目;7.乃东区绿源农畜产品仓储分配中心建设项目;8.乃东区索珠乡藏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9.乃东区车辆检测中心建设项目;10.民族传统服装缝纫加工建设项目;11.乃东区索珠乡丁拉村扎西岗藏香猪养殖建设项目;12.山南市“菜篮子”工程项目;13.乃东区多颇章乡藏香猪养殖建设项目;14.乃东农业生物菌生产基地建设项目;15.乃东区多颇章乡布麦村“德吉岭”乡村旅游项目;16.乃东区经营性房屋投资项目;17.生猪养殖建设项目;18.山南市乃东区专业市场建设项目;19.山南家具市场项目;20.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21.乡村农贸综合市场(索朗村、雪村、曲德沃村)项目。

(二)运营情况一般、发挥效益不明显的扶贫产业项目2个。分别为:1.哈鲁岗百亩农业产业园项目;2.乃东区雅砻休闲农业园区二期建设项目。

(三)运营情况不正常、未能发挥效益的产业项目3个。分别为:1.藏源矿泉水建设项目,目前该企业采取“订单式”生产销售模式,产品主要以区外销售为主,受疫情影响,企业效益较差,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不明显;2.雅砻休闲农业园区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因经营主体不认真履行经营管理职责,导致部分设施设备闲置,仅部分出租设施设备运营,且未形成产业效益,目前正在寻找新的经营主体,且已开始介入蔬果种植;3.乃东区颇章乡瑞田胡麻油加工项目,2022年以来,该企业以自身债务重、资金周转不灵为由,未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四)无产业扶贫资金投入、未享受扶贫贴息贷款的产业项目1个。天马综合市场建设项目于2018年纳入到产业项目库中,但后期由于银行放贷要求提高,企业无相应抵押物作为银行贷款担保,未能享受扶贫信贷贴息政策,也无产业扶贫资金投入,无法硬性要求企业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二、管理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乃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扶贫产业项目建设,多次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产业项目建设、经营、管理等工作,全力推动项目投产运营、发挥效益。建立健全“一名县级领导、一名业主单位领导、一名资金监督单位领导、一名乡镇(街道)责任领导”共同监管机制,对项目的组织实施、资金使用、运营管理、利益联结落实等方面情况进行跟踪服务和监督指导。按照“分类施策、归口管理”原则,将27个扶贫产业项目按照部门职能分工,分别由农业农村、旅发、住建等9个部门监管,确保项目有人抓、有人管、有成效。

(二)突出群众增收。研究制定“十三五”精准扶贫产业项目就业机制、利益联结机制,按照强特色、添动力、促发展、增效益的要求,引导经营主体自力更生、积极作为、大胆创新,推动扶贫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切实带动群众特别是建档立卡人员广泛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共享扶贫产业红利。2019年,通过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利益分配等方式,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187人实现增收。2020年,总营业额9825.3万元,带动263名建档立卡人员实现稳定就业,月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2021年,总营业额28852.63万元,同比增长194%,通过就业、分红带动532名建档立卡人员月人均增收6000元左右,辐射带动周边群众862人就业增收。

(三)强化后续扶持。2020年,举办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产助脱贫”为主题的“十三五”扶贫产业项目经营主体经验交流活动,分享成功经验,促进交流学习,共谋产业发展。2021年9月,聘请自治区农科院8名专家担任种养产业项目技术顾问,深层发现问题,提供技术指导,切实发挥扶贫产业效益,增强经营主体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产业扶贫从“输血”向“造血”转变。2022年1月,联合中国农业银行乃东支行举办“银企共建促发展、产业带动助扶贫”活动,鼓励支持经营主体强优势、补短板,做好做大做优扶贫产业“蛋糕”。主动对接援藏省市和自治区、市第三方电商平台,积极开拓市场,拓宽消费扶贫和产品销售渠道。

(四)明晰资产产权。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印发<产业扶贫项目清产核资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藏脱指〔2021〕1号)文件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成立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乃东区扶贫产业项目清产核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邀请四川德汉会计事务所对27个扶贫产业项目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目前,已完成8个总投资500万元以下扶贫产业项目清产核资工作,19个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扶贫产业项目清产核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部分扶贫产业项目发挥效益不明显,未形成完整产业链条,辐射带动能力较弱。二是部分扶贫产业项目经营主体“等靠要”思想突出,存在依赖政府心理,经营管理、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三是部分扶贫产业项目经营主体开拓市场不积极,产品销售模式单一、渠道狭窄,一定程度存在产品滞销问题。四是“十三五”扶贫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占比过高,特别是在种植养殖类扶贫产业项目上表现尤为突出,导致后期发展面临资金短缺等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快推进19个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扶贫产业项目清产核资工作,按照“巩固提升一批、扶持做大一批、重组整合一批、转产止损一批”要求进行梳理分类,鼓励支持效益好的扶贫产业项目做大做强,对确需进一步扶持的扶贫产业项目,积极争取政策奖金予以扶持;对同质化、效益差、存在亏损苗头的扶贫产业项目,科学予以整合,及时转产止损,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二是继续落实好“一对一”监管措施,主动对接区政府聘任的8名自治区农科院技术顾问,加强对扶贫产业项目的跟踪指导服务,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督促做好后续经营管理工作,促进扶贫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健全完善“十三五”扶贫产业项目就业机制、利益联结机制,严格执行扶贫产业项目就业一批、分红一批的要求,促进实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四是加强“三品一标”建设,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质特色产品,找准差异化卖点,积极拓宽产品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着力打造优势完整产业链条。

附表:乃东区“十三五”扶贫产业项目情况明细表

乃东区人民政府

2022年3月1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