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莎街道红星社区自2023年4月成立以来,社区党支部在开展基层治理活动中不断总结基层治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整体功能,坚持问题导向,以“微空间、微邻里、微心愿、微团队、微调解、微整治”为路径,着力打造“六微共治”的基层治理“红星模式”,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坚持能级提升,搭建“微空间”,推动实现空间功能化。社区通过全面调查,对微空间打造进行规划,以公众参与为基础,微小社区空间和公共空间设施为改造对象的局部更新方式成为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建成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新方式。打造梦想书吧。为辖区居民、小中高学生和备考的年轻人免费开放自习室,寒暑假期间邀请西部志愿者开办“爱心托管+公益课堂”辅导班,解决部分孩子因家长上班而无人辅导作业的问题。打造红“新”驿家。为新业态就业群体提供免费的歇脚场所,并从中聘请10名兼职流动网格员、民生观察员、治安瞭望员和食品安全监督员,利用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的优势,提供安全隐患线索,实现社会治理“双向奔赴”,使驿家成为社区基层治理的前哨、先锋。投入使用近一个月共接待了1000余新就业群体人员,流动网格员共上报隐患2件,均已完成整改。打造人才公寓。结合社区地理位置靠近人才市场的地理优势,充分利用院内闲置房间,打造18间“人才公寓”,真正为基层治理添温暖。打造运动小站。为居民健身大开“方便之门”,切实解决服务市民健身“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居民幸福感“升温”提质。打造共享咖啡屋。社区聚焦辖区未就业青年,打造共享咖啡屋,为辖区未就业大学生提供创业场地,拓宽创业渠道。打造青年之家。根据离人才市场近的社区地理优势,社区全面加强团属青年阵地建设,打造“青年之家”,全力服务青年发展。


(二)汇聚服务资源,成立“微邻里”,推动实现邻里互动化。以“陌”邻变“睦”邻为目标,紧紧围绕结莎街道党工委“温暖党建、温情治理、温馨服务”的基层治理理念,以“邻里+”为切口,践行“文化+服务+治理”融合治理新模式,推动党建引领基层破解治理难题,打造党建“综合体”品牌,在民生实事、红色宣讲、基层治理等方面,引领邻里和谐、守望互助的时代新风。打造“邻里中心”。以德吉小区为试点打造集“费”品交易柜、共享书法室、共享阅览室、儿童活动室等功能为一体“邻里中心”服务平台,同时“邻里中心”实行一三五坐班制,让社区工作人员下沉到小区办公,让小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捷高效的便民服务。开设“邻里下午茶”议事模式。将民主协商的“茶桌”搬到小区内,大家以“茶”会话,在群众家门口汇聚起强有力的说事解题力量。截至目前,共开展活动10余次,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10余件。举办“邻里节”。为进一步丰富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邻里共助共享良好氛围,以社区服务软实力提升城市吸引力,搭建起城市社区居民之间增进友谊的桥梁,丰富居民日常生活,社区在山南市第一个统建小区——德吉小区举办“爱在六月·情满邻里”首届“邻里节”暨最美评选活动,大幅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坚持党建引领,点亮“微心愿”,推动实现心愿可视化。为满足困难群众的小小心愿,提升生活的幸福感,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用心用情用力帮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社区通过新媒体“线上”征集、网格员“线下”收集、走访入户“谈心”汇集等方式,收集群众微心愿,社区大党委每季度将广泛发动共驻共建单位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微心愿”认领活动,借助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积极组织共驻共建单位、党支部、在职党员结合工作职能、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居民群众完成“微心愿”,截至目前,共为群众解决“忧心烦事”30余件。全面形成“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社区党支部统筹做好“微心愿”清单落实情况跟踪督办,确保个个“微心愿”有回音、件件“微心愿”有着落。




(四)夯实治理体系,打造“微团队”,推动实现团队规范化。为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效能,在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形成“支部+网格+微团队”协作联动,畅通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完善基层治理志愿服务体系,把支部、网格和青年志愿服务队、七彩志愿服务队、民族团结心连心服务队、红星文艺队、共驻共建单位志愿服务队等微团队充分结合起来,以社区大党委为统领,微团队以辅助推进政策宣传、矛盾调解、城市管理、精神文化、公益活动、社情民意收集等700余次服务,不断提升网格服务水平,实现基层治理结构从管理向提供全面性服务转型,用更精准的服务实现为民服务的零距离,为社会基层治理提供有力服务保障。由辖区内退休人员组成的红星文艺队,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在2023年乃东区第二届行政村文艺演出队比赛上荣获第三名、在2024年结莎街道嘎玛庆首届“雅艺杯”广场舞大赛上荣获第一名,丰富了辖区退休人员的文化生活。


(五)打造集成平台,实施“微调解”,推动实现调解多元化。建立123调解机制,共调解10余起矛盾纠纷。即坚持一核统领。构建坚持党组织统一领导,各方力量积极协同参与的矛盾多元化解格局。双师助力。邀请“法律援助律师+心理咨询师”两支专业力量,有效回应涉法涉诉问题,及时纾解心理困惑,同时针对复杂疑难纠纷进行专业指导。三网调解。大力发扬“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坚持矛盾“早发现快处置”理念,层层压实网格长—网格民警—网格员调解主体责任,实行“即访即办”防线。


(六)坚持全面排查,抓好“微整治”,推动实现整治精细化。建立345工作法,出租房屋管理整治实施三不漏服务管理法,确保做到人员信息不漏登、出租房治安不漏管、安全隐患不漏整,截至目前,已登记出租房屋838间。隐患排查整治抓好四关口,把好隐患“排查关口”、隐患“交办关口”、隐患“治理关口”、隐患“检查回访关口”,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1500余次,发现问题300余处,已整改280余处,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700余份。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五抓工作法,以小区环境抓物业、散户环境抓联户、街面商户环境抓网格、死角环境抓集体、整体环境抓班子的“五抓”工作举措,自社区成立以来,共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1000余次,参加人数8000余人,摸底排查违建26处,已拆除23处4000余平方米。在2023年我社区被评为2023年乃东区美丽宜居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