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东区紧紧围绕藏源文化核心区建设目标任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汇集全局之力,开拓创新、改进作风、狠抓落实,以查找短板弱项为突破口,以找准发展机遇为着力点,不断探索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提升乃东知名度影响力作出积极贡献。
依托项目建设,发展乡村旅游。随着大众消费结构和消费模式逐渐转变,乡村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和乡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产业发展资源是基础,我们在传统旅游资源基础上,放远眼光、找准定位,充分挖掘乡村潜力,把乡村旅游、文旅融合、生态体验、休闲旅游融合到“大旅游”高质量发展目标,培育广大游客喜爱的文旅产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安排解决西藏蜜蜂文化主题生态体验园建设项目资金600万元,并安排专人对该项目进行跟进,目前已完成该项目前置手续及相关资料整理收集工作。
拉动企业投资,打造特色旅游。为尽快打造乃东独具特色龙头旅游项目,吸引国内外游客打卡消费,激活区域旅游市场,建立高级别龙头景区,着力打造以政府主导、企业融资、群众参与的新时代昌珠特色文化旅游小城镇建设,创新探索以当地文化特色为基础,对当地文化独有特色再进行深度挖掘、包装,对已有的古建筑进行重新修复,娱乐设施,住宿等进行一定规模的升级,让“沉睡”的资源“流动”起来,发展民宿、康养、商务、文化、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新时代小城镇旅游新产业新业态,不仅有力破解小城镇旅游新产业新业态项目落地瓶颈,又能实现闲置资源变资本。为打造昌珠特色文化旅游小城镇建设,乃东区坚持规划先行,遵循小城镇发展规律,与上海驴妈妈集团沟通协调,正在编制昌珠特色文化旅游小城镇规划精品工程,凸显昌珠文化格局和自然脉络,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民族团结交往交融,塑造小城镇风貌特色,返璞归真,留住“美丽乃东”。同时,与山南旅游文化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沟通协调,拟签订乃东藏源核心景区合作开发协议,推动昌珠特色文化旅游小城镇上规模、上质量、上档次,打造乃东龙头景区和核心吸引物,打破无5A级景区的短板,不断提升乃东旅游在全市乃至全区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
强化责任担当,抓好疫情防控。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随着国内部分省市出现疫情反弹,区旅发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工作原则,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各项措施,充分认识当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不断强化危机意识、底线意识、看家意识、担当意识,把思想之弦绷得紧而又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按照市区两级疫情防控办要求,切实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一是高度重视,明确隔离场所。为了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得到有效处置,及时沟通协调山南宾馆、维也纳酒店、喜雅酒店等负责人,签订协议作为疫情防控指定隔离酒店,确保万无一失。隔离人员158人,无异常情况。二是安排专人,负责上下联动。为了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人管、有人做,局党组研究专门安排一名副职人员,全程蹲守在隔离酒店,与防疫人员实时监测管控和统计隔离人员,做到数据详细、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三是责任担当,明确工作任务。按照“谁接待、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在雍布拉康景区安装了信息登记设备,便于每天上报备案来藏旅游人员信息,确保做到“亮绿码、测体温、出检测”。
扩大客源市场,增加群众收入。为进一步激发“冬季”期间旅游热度,我局按照区政府关于奖励机制办法,现行“冬游西藏”政策,及时对各旅行社进行沟通,以昌珠寺、雍布拉康两座A级旅游景区为主,辐射带动扎西曲登藏戏文化表演及民宿生活体验,推行“过藏历年、品文化餐、体验风情、住民宿馆”乡村旅游,开展了蜜蜂园赏花节、指定旅游销售商家2 家,不仅有助于网络宣传力度,提升乃东旅游品位,同时有助于扩大旅游客源市场,为当地群众增加收入提供有力保障,更有助于推动农牧民参与旅游热情。截至目前,接待国内游客15.88万人次,同比增长20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75万元,同比增长365%(含扎西曲登社区1-5月经营民宿接待游客8394人,实现收入77.126万元)。
以优化环境为保障,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一是注重景区日常安全检查。截至目前开展日常安全旅游行业综合执法检查共计10次,出动检查人员20人次。主要检查景区周边商铺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景区所在地施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情况、消防安全落实情况等,维护了当地群众及游客的人身安全,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维护了景区正常运行。为全区营造了舒适干净、整洁优美、和谐平安的旅游氛围。二是加强节假日旅游市场整治工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深入景区开展食品、交通等专项安全隐患排查2次,并在节日期间安排专人对景区服务和市场秩序开展明察暗访,确保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带着期待来,带着满意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