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人民政府
今天是: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乃东区司法局五举措助力社会治理法治化

2020-11-27 12:02:44 来源:乃东区司法局

   今年以来,区司法局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和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整合资源,发挥职能优势,从提升法律服务、加强法治宣传、做好人民调解、法治村居创建、严格依法行政等五方面入手,做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为探索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注入法治元素。一是推动资源下沉,提

升法律服务供给水平。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建设,打造三级法律服务平台,使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让法治精神渗透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中。目前,全区53个村居全部实现司法行政工作室、法律顾问室全覆盖。健全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基层温馨调解室的职能作用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的资源优势,广泛开展法治宣传进乡村活动,建立法律顾问服务微信群,实时为群众答疑解惑,确保服务高质高效;深化法治扶贫,利用春节、三八妇女节等节点为困难群众送上法律大餐,指导法律服务对口帮扶,积极为农村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法律指引,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二是充实普法队伍,构

建立体法治宣传网络。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紧扣重要时段,联合有关区直部门、乡镇街道,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今年以来督促、动员各普法责任单位结合自身业务工作,开展相关普法宣传活动100余场次,提供群众咨询15000余人次,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单页3万余份,直接受教育群众达30000余人。围绕“七五普法”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法律七进活动,组织“乃东七五普法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普法宣讲活动”、“民法典宣讲”等主题活动,深入全区中小学为青少年普法讲法,深入农村、企业为农民、企业职工普法讲法,共开展各类普法讲座1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7000余份,受教育群众达5500余人。三是优化调解机制,筑

牢基层社会维稳防线。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力度,通过重点时节、重点领域开展矛盾纠纷拉网式排查、疑难重大纠纷联合会诊、跨区域纠纷联调联动,及时掌握纠纷隐患苗头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矛盾纠纷不上交,就地解决,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第一道防线作用。推动完善多元化调解机制,加大与法庭、公安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推动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互衔接,做好案件的对接调解工作,最大限度提高纠纷调处效率,切实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升级。截至目前,全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调解案件203件,调解成功201件,其中疑难复杂案件2件,调解成功率达99%。四是抓好制度落实,推

动民主法治村居建设。以深化“法治镇(街)、法治村(居)”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基层依法治理,通过指导村规民约制定,提升居民自治组织的法治能力,促进村级事务管理法治化、规范化。加快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创建工作,积极引导村居争创市、自治区和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居),推动乡镇建设不同类型、不同特色、不同规模的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街区等法治文化阵地,逐步完善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打造满足群众需求的新时代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体系。目前全区昌珠居委会被评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有4个村(居)被评为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居)。五是严格依法行政,营

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细化规范性文件管理相关工作,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推动行政执法工作法治化、规范化、透明化。全面公开行政执法部门权责清单,推进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权力事项网上运行。落实权力清单动态管理,对全区清理事项进行清理,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制度,在行政执法资格认证工作中严把审核关,全力打造服务企业法治环境。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定期分析涉及民营企业的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案件的易发类型、高发领域,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建立完善行政执法内部制约监督机制,坚决制止和纠正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侵犯民营企业利益行为,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